沙咀丨现存佛山古驿道遗迹

清澈河涌蜿蜒流过,两旁绿树成荫。走进沙咀社区,到处都能看到别具岭南水乡特色的景观。让人惊喜的是,沙咀不仅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还保留多处历史遗迹,如佛山驿道遗迹、沙咀石桥、汇源约门楼等等,历经风雨洗礼,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历史追溯到明清

现存古驿道遗迹

据史料记载,沙咀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沙咀作为上北的一部分一直由九江镇管辖。1980年到现在,沙咀的名字历经多次变化:沙咀乡、沙咀管理区、沙咀村、沙咀社区。

现时,社区内还保留不少明清朝时期的古遗迹。其中,在仁厚里的一池塘边上隐藏着一小段的石板路,这正是佛山古驿道的遗迹。据悉,古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情。

“我们称之为儒林北道,以往是作为连接大同与九江的主要道路。”出生于1930年的曾喜芳提到,以往九江商业兴旺,有“小广州”之称,所以大同村民时常经由此道到九江“趁墟”。他回忆,1938年,部分日军就是从大同沿着儒林北道进犯九江。“当时人心惶惶,村民大多都逃到了农地躲避日军。”喜叔说,虽然自己当时年纪小,但惊慌纷乱的场景时隔多年仍历历在目。

除此之外,沙咀石桥也是社区内不可不提的历史古迹。据悉,沙咀石桥是13孔花岗岩板桥,建于清朝,是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石桥是我们的开村主路,以前凡是村中有红白二事都必须经过石桥。”沙咀三村村民曾立波提到,石桥是以往三村连接外界的主要道路,后来由于发展的需要,村民筹措资金修建水泥路,石桥才慢慢失去原本的功能。

龙舟文化深厚

坐拥14条龙船

九江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划龙舟是民间盛行的传统活动。而延续至今,九江人对龙舟运动的热情依旧不减,而每个村居里也逐渐发展起各自的龙船特色和文化,沙咀社区自然也不例外。

“现时,整个沙咀共有14只龙船,其中历史最久莫过于沙嘴老龙。”喜叔提到,虽然未能确切知道沙嘴老龙的历史,但以往沙咀老龙只会适逢发生重大喜事或者重大灾难的时候才会起龙船。而且,所有的龙船也不能超沙嘴老龙,只能跟随其后。

喜叔回忆,以往沙嘴老龙沿着河涌一路到九江圩,紧随其后的是俗称“追死雀”的小艇。小艇会沿途售卖龙船符,据说,龙船符能够保佑平安。因此,不少家长会买给自己的孩子。

时至今日,龙船符这些习俗虽然已经被人淡忘,但沙咀村民对龙舟运动的热爱却丝毫不减。每逢国庆,不论是身壮力健的年轻小伙,还是腿脚已不太利索的老人,都要争相划龙船。

其中,沙咀三村现时有3条龙船,龙牌均名为“沙嘴慈悲”。为了方便区分,村民按龙船的历史来划分,分别将龙船称为老龙、中龙和新龙。据介绍,自2008年迎来新龙船起,村中便逐渐形成了60岁以上的老村民划老龙的习惯。

相关链接:社区名片

沙咀社区位于九江镇北部,东与梅圳社区相邻,南与新龙村相接,西面是璜玑村,北部与敦根社区接壤。全社区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下设11个经济社,2015年底常住人口3206人,其中户籍人口2108人、流动人口1098人。

继2003年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后,沙咀社区还在2009年创建佛山市生态示范村、2011年创建佛山市十好和谐文明村和“六好”平安和谐社区、2012年创建南海区四星级健康村,2013创建佛山市宜居村庄。

撰文:邓泳雯

摄影:曾昭弘

通讯员 :关绮芬

编辑:曾昭弘

联系我们

电话:13392216068

Hash:34b1b9273ed2a0a6c620a8fd0b0f3e7d1327b4db

声明:此文由 九江公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