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寨里大张遗址,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产地,年代可追溯到北魏

文图 若愚

寨里大张遗址于山淄川区寨里镇寨里村和大张村之间的高地上,是全国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产地。窑址长宽均为480米左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于1957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窑址表面是农田耕土,耕土层之下是40至100厘米厚的瓷片堆积层。1973年又进一步发现窑炉遗址,还有暴露在断崖处的大量瓷片。

出土器类简单,多数是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罐、高足盘等,均为不纯正的青釉,造型厚重,制作工艺原始,窑具多用三角支钉,具有早期烧制工艺特点。碗的造型深腹、直口,与南方青瓷略同,外腹下部无釉,有些碗壁上饰有莲瓣划纹,粗壮质朴。罐为四系,曲腹平底灰胎,外腹下部无釉。高足盘呈豆形,下部无釉。寨里窑青瓷一般胎骨较薄,带灰白色,火候高,没有黑斑现象。釉面厚薄不一,釉色深浅不一,还原气氛控制比较差。窑址中还发现许多深浅不同的黄色铅釉陶片,为我国北朝铅釉陶器产地的认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左证。从造型、釉色和烧制工艺来看,寨里大张窑址年代上限可达北朝(公元420~589年),下限延续到隋唐时期。

经历年整平土地和局部发掘,先后出土大量瓷片,均为青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罐、高足盘等。碗深腹,直口,外腹下部无釉,有些碗壁上饰莲瓣纹。罐为四系,曲腹、平底、灰胎,外腹下部无釉。高足盘呈豆形,下部无釉。这些器物一般造型厚重,制作工艺原始,釉色亦不纯正,窑具多用三足支钉,具有早期烧制的特点,该窑址烧造年代为北齐至唐代,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唯一的北方青瓷产地。

由于年深月久,风剥雨蚀,后遇“文革”,整修“大寨田”,过去数年间,在平整土地中,多有窑址发现,出土过大量瓷片和器物。出土遗物均施不纯正的青釉,造型厚重,制作原始,窑具多用三角支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具有早期烧瓷工艺的特点。该窑址的烧造年代上限可上溯到北魏至北齐,下限可延续到唐代。宋以后有小规模窑炉烧造。

寨里窑址,胎骨一般较薄,带灰白色,火侯较高,釉色深浅不一,没有黑斑现象。早期釉层很薄,釉面烧成斑驳不匀,晚期改进施釉工序,采用二次上釉,使釉层加厚,明亮润泽。器型以碗、盘、缸为常见。

碗的造型:深腹(曲腹)、直口、平足微凹,施青釉,釉色斑驳,外腹下部无釉,灰胎。有些碗壁上饰莲瓣划纹,粗壮质扑,颇具北方风格。盘的底部,有些划同心圆纹或莲瓣纹。

缸多有四系或作弧形或桥形。还有高足盘、玉壶春瓶,带子口的青瓷盒,这类器物均施满釉,坯胎由轮转成型,修整不甚细微,底足多挖成凹型,带有早期瓷器的特征。

特别是1982年,在淄川龙泉镇和庄村古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寨里窑址产)被视为我国北方青瓷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

Hash:a5f8c2776ee65fc12c34afa41282444eee33df76

声明:此文由 捞史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