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曲靖两爨碑和安宁王仁求碑

【广提子原创】始发于2021年2月28日,修改于同年3月12号。

南诏王皮阁罗吞并了五诏,将整个滇西纳入囊中,继续扩张南诏版图,把目光投向滇东,滇东北和滇南。这是爨(读cuan)氏豪强独霸400多年的富饶之地。我寻访的方向也从大理转向滇东和滇池地区。经历一千多年的岁月,爨氏统治和文化留在地面的遗存寥寥无几,最为重要的就是两爨碑(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从昆明曲靖陆良县约140公里,看爨龙颜碑。再驱车1小时至曲靖市区,拜访爨宝子碑和曲靖博物馆。从昆明来回仅300多公里,可以轻松搞定。

爨氏在云南历史上甚称传奇。蜀汉时期,在“诸葛亮平云南”后,在西南夷之地设有“南中”七郡,包括了川南,贵州和云南部分地区。中心在云南曲靖,昆明,楚雄红河等地。南中汉族移民拥有较多屯田和屯田户者逐渐成为大姓。屯田户平时种地,战时打仗,是依附于大姓的“部曲”(私兵)。当时主要有雍,爨,李,孟,毛,朱,霍,吕,董等大姓。以爨氏最为显要。“爨”字写起来颇为复杂,我学到一个轻松记忆的诀窍:“興”(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烧。

【《爨龙颜碑》现存于云南陆良县薛官堡斗阁寺】

从东晋到北周234年期间,中原朝廷无力经略南中,大姓争强称雄。相互攻伐吞并。爨姓原居中原,东汉后期到南中屯田,从三国起,爨氏逐渐吞并其它大姓,称霸南中。爨氏地区覆盖滇东北和滇南广大区域。爨区可分为东爨和西爨,东爨以昭通为中心,西爨以昆明为中心。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原移民和土著叟人通婚融合逐渐而成爨人。爨人是夷化的汉人和汉化的叟人形成的共同生活,共同信仰,共同制度和语言的共同体,是南中的主体民族。

【《爨龙颜碑》现存于云南陆良县薛官堡斗阁寺】

闻名全国的两爨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代表统治云南400余年的爨氏文化的精华。一块称为《爨龙颜碑》(也称大爨碑),刻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此碑出土时间不详。现存于云南陆良县薛官堡斗阁寺。《爨龙颜碑》碑主爨龙颜,是“建宁太守,龙骧将军,宁州刺史,八郡监军...",死于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三年(446),享年61岁。其祖父和父亲都官任晋宁,建宁二郡太守,宁州刺史,龙骧将军。

【《爨龙颜碑》碑首】

【《爨龙颜碑》碑首】

碑首可见青龙,白虎,朱雀和碑穿,左右日月纹,日中刻三足鸟,月中刻蟾蜍,具有鲜明汉文化特色。碑文记载,爨龙颜远祖任楚令尹,祖辈有著《汉书》的班固,汉末,朝廷赐爨地为采邑,“采邑于爨,因氏族焉”,爨氏因封地得姓。始祖爨肃是三国时魏国尚书仆射和河南尹,后世子孙辗转来到南中。史家认为没有任何历史根据,爨氏的中原祖系值得怀疑,但南中爨氏自中原迁来则确定无疑。此碑记述了爨氏的历史源流,碑主的生平事迹,对研究爨氏历史文化甚为珍贵。

【《爨龙颜碑》】

爨地所有官职,官号皆为爨氏自命,子孙也世代承袭。爨氏称王,郡县长官大多由爨氏出任,其它大姓为属官。400多年来,中原王朝任命的刺史多在成都或建康(南京)遥领官衔,坐食俸禄。爨氏自命为中朝的太守和刺史,在郡县一级,代表王朝行使统治权,在村邑则与爨区各民族,各部落通过姻亲制对下层实行治理,一直延续到唐中叶。但爨氏仍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始终没有自立为独立的国家。

【《爨宝子碑》碑亭修葺一新,所在地曲靖第一中学】

另一块称为《爨宝子碑》(又称小爨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即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扬旗田,现存曲靖第一中学“爨碑亭”内。

【《爨宝子碑》】

碑主爨宝子,东晋时人,生于公元380年,卒于公元403年。官至“振威将军,建宁太守,建宁同乐人”。据碑记,他19岁即任建宁太守,善于审时度势,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为政勤勉,人民安乐。他与爨龙颜应为同一族人。当时,爨氏各部落有很大独立性。各民族,各部落均有自己的宗教和政治首领---鬼主,几个有姻亲关系的部落共奉一个大鬼主。整个爨氏集团最高首领为诸爨大鬼主。形成了一套爨区特殊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

【《爨宝子碑》和碑亭内景】

进入唐代,爨氏诸部名义上已归附,但实质各自独立。唐廷为加强统治,稳定边疆,制定了“开路 (开步头路), 筑城(筑安宁城)” 的战略计划,以期打通爨区南北通道,进一步控制爨区。修筑步头路上的枢纽重镇安宁,并控制爨氏诸部依赖的安宁盐井。这对诸爨的割据势力构成极大威胁。

【爨碑亭】

天宝四至五年(745-746)诸爨联合起兵反唐,杀死筑城使竹灵清,摧毁安宁城。唐玄宗令南诏王皮阁罗共同打击爨氏。皮阁罗有了唐玄宗的支持,开始了对爨战争,以达到向滇东扩张,全面控制云南的目的。皮阁罗兵临爨地,斡旋于诸爨和唐廷之间,使得爨氏投降退兵,唐廷赦免爨氏之罪,继续修筑安宁城。爨氏深感南诏之恩,引为依靠,南诏也获得染指爨氏诸部的合法权利。天宝六年(747),在唐使李宓的离间和煽动下,诸爨大鬼主爨崇道杀死其叔父南宁州都督爨归王和侄子安宁城首领爨日进。

【在“爨碑亭”紧邻的“三十七部会盟碑”】

南诏王皮阁罗应爨归王妻子阿姹之请,为爨归王之子爨守隅向唐廷求袭南宁州都督职并嫁女,与爨崇道对抗。同时嫁另一女于其仇家爨崇道之子爨辅朝,从中操纵渔利。爨崇道与爨守偶母子“日相攻伐”,矛盾加深。皮阁罗以阿姹为名,兴师问罪,杀死爨崇道和爨辅朝,取回自己女儿,占领爨地。天宝七年(748)皮阁罗去世,阁罗凤袭南诏王,继承父志,用武力将西爨白蛮二十余万户迁至永昌(学界对此数字和迁居地有不同观点),东爨乌蛮语言不通,散居山林,无以为患。阿姹与爨守偶也被并入河赕(洱海地区)。至此,南诏平定东西两爨,完成统一云南大业。

“爨碑亭”紧邻“三十七部会盟碑”,是大理国建国的重要史迹碑。不展开说明。

*****

王仁求碑亭院全景】

我把王仁求碑包括在本章有两个原因。其一,王仁求是爨氏故事的一部分;其二,咸亨三年(672)阳瓜州刺史蒙俭叛乱,似乎与南诏国有关。以阳瓜州刺史蒙俭为首反唐, 唐廷派军镇压。“ 惟蒙俭脱身挺险, 负命穷山”, 唐军没有获得最后胜利。王仁求出兵 ,使得战事平息。我想这很可能是爨氏和南诏之间千年恩怨中的另一段故事。

【王仁求碑,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曾任“巍州刺史”,后代数王也曾任“阳瓜州刺史”,巍州和阳瓜州同在一地,地名可能互用。细奴逻又称为蒙迦独罗,而蒙俭即蒙伽译音。但史家难以确定是否蒙俭就是细奴逻,叛乱是否细奴逻所为。回到昆明不久,我驱车前往王仁求碑。王仁求碑位于昆明安宁市城南20公里鸣矣河乡小石庄村葱蒙卧山上

【王仁求碑亭】

王仁求, 安宁郡人, 生于唐贞观四年 (630年), 卒于咸享五年(674年),享年44岁。王家是拥有汉夷部曲的西爨白蛮大姓,落籍连然县(近安宁市),祖为 “隋大都督”。任河东州刺史, 加上护军。河东州在洱海以东凤仪一带。龙朔中(662年),他建议唐廷对云南“宜郡县以从事”; 随后奏请置姚州都督府,并助唐治理属州,为大唐建立不少功勋。

【王仁求碑亭】

此碑立于唐代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是王仁求长子王善宝在其父死后24年而立,以彰显其孝道。王善宝承袭父职, 武则天对他十分器重, 曾召他到长安“ 宿卫”, 封为“云靡将军,行左鹰扬卫斓府中郎将,使持节河东州诸军事,河东州刺史,上轻车都尉,新昌县开国子公士”。官做得比父亲要大。他擅长书法,亲自为其父书写碑文。

【王仁求碑碑额】

王仁求亡于武则天称帝之前,应为唐臣。但立碑时, 王善宝在其父墓碑碑额上刻 “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字样,以表对武则天大周朝廷之忠诚。碑额刻有双倒龙纹,碑额中并坐两像,均坐于须弥座和覆莲仰莲座上,右侧造像为跏趺坐持禅定印座佛,左侧造像戴冠,穿宽松袍服,或为佛道并坐造像。

【王仁求碑亭和后方墓亭】

撰写碑铭者闾丘均, 成都人, 唐初著名文学家, 与诗人杜审言, 陈子昂齐名,武后时罢官流寓南中。王仁求碑词藻瑰丽,文笔优美,历来受录碑者好评。

【王仁求墓亭】

清乾隆52年 (1787年) , 云南布政使,著名金石学家王昶派人于荒野之中寻访王仁求墓,因墓而得碑,他在碑旁立《修唐河东刺史王公墓记》, 表彰王仁求父子对唐王朝功绩,(此碑现位于王仁求碑后面),使王仁求碑名传海内。

【墓亭内,可见简易的王仁求砖墓】

1989年在《王仁求碑》后山发现一唐墓,据考为王仁求墓。墓中出土石侍女佣一件,彩绘骑马俑,马,骆驼,牛,羊,猪,犬,鸡,鹅等动物雕塑。现移王求仁碑和墓至此碑亭园。

【王仁求碑园大门对面小亭】

*****

拜谒和徘徊于两爨碑和王仁求碑前,追忆爨人的数百年沧桑巨变,壮阔的历史和悲惨结局。对南诏而言,平灭东西两爨意味完成了统一和实际控制云南的大业,为成为与大唐,吐蕃三角鼎立的百年帝国铺垫了坚实基础。下一章我将到回到大理太和城,南诏正式作为地方政权的都城走走看看。

【本章完】

相关系列文章:

寻访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巍宝山南诏土主庙,玄龙寺和巍山古城 寻找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巍山龙于图山城遗址,天摩牙寺和蒙舍城遗址 寻访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弥渡县白崖城和南诏铁柱庙 寻访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邓川圣妃庙与德源城遗址

Hash:e961af439aed68ab3c920a23bca2eb6ce8596d0d

声明:此文由 广提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