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编号370284的乡土记忆|胶南县地名志(27)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

双珠公园

位于县城南部、风河北岸。占地面积292亩。始建于1988年。因县境内有大、小珠山,“双珠嵌云”为旧时胶州八景之一,故名。

公园正门在珠海路西段南侧,系仿古牌坊式建筑,古朴典雅。园内绿树成萌,遍植花草。正面是人工湖,名龙山湖,面积47亩,水深1.5米,设有游船码头及游船。以三孔桥为界,分为东、西两湖,并各有一湖心岛,西岛建有望月亭,东岛建有曲桥、水榭、展厅等。绕过龙山湖,为园中园,设有猴山、禽鸟、金鱼、花卉等展馆。公园西南部有文化乐园,主要设施有露天舞台及广场,可供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儿童乐园设在西部,主要设施有秋千、滑梯、浪木、翘板、旋转盘、电动跑马转盘、喷气式战斗机等。

双珠公园现已初具规模。按照公园建设规划,还将续建并逐步完善园中设施。

胶南县烈士陵园

位于县城北4.2公里、烟(台)上(海)公路(204国道)西侧。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0平方米。陵园大门南向,两侧墙壁上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陵园内苍松翠柏,花木繁茂,237座烈士墓前均立有基碑。烈士纪念堂位于陵园北端,堂内安放着烈士的骨灰盒,悬挂着县内著名烈士遗象,陈列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2,027名烈士英名录。

该陵园建于1958年。设有陵园管理处,有职工3人。

天台山烈士陵园

位于大村镇大村西0.5公里、天台山南麓。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建有烈士纪念堂1处。陵园内共安葬烈士41名,其中有合葬烈士墓1座,有墓碑40块。

烈士墓原在大村南300米处,1973年迁至天台山南麓,1981年县民政局拨款修建陵园。因坐落天台山南麓,故名。

东皂户遗址

位于琅琊镇东皂户(村)东南“金崮墩”和“高埠子”周围。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10米,面积18,700平方米,文化层厚1.1米,地面暴露遗物有陶鼎足、铜削、铜镞、陶鬶足、陶豆顶、残陶罐、石铲、石凿、石镰和鹿头骨鹿角、牛骨、马骨、蚌皮、蛎皮等。经鉴定属新石器商代文化遗址。现保护良好。1977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位于东皂户(村)附近,故名。

郭家河岩遗址

位于隐珠乡郭家河岩(村)东南0.5公里处。该遗址地势较高,中心为一高台地,当地群众称“吴家崖”。长、宽各约200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两侧为断崖,高2-2.5米。文化层厚1-1.5米,地面暴露石器及大量陶片,曾出土石斧、石凿、鼎足、鬲足、陶器口沿、器耳等,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现保护良好。1982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该遗址位于郭家河岩(村)附近,故名。

向阳遗址

位于宝山乡向阳(村)东0.5公里处。该遗址为一高台地,最高处高于地面6—7米,当地群众称“城顶”。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四周有断崖。文化层厚2-3米,地面暴露遗物有石器、鼎足、鬲足和大量陶片,曾出土石斧、石凿、石镞、陶纺轮等文物,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2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该遗址位于向阳(村)附近,故名。

西寺遗址

位于塔山西寺(村)后,村址与遗址南半部重叠。东西长350米,南北宽120米,面积4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4米,地面暴露物有陶片、蚌片、人骨等,曾出土石斧、石铲、石刀、石凿、石杵、石镞、玉环、夹砂陶罐、夹砂陶碗、黑陶鼎、黑陶罐、陶杯、缕孔高足杯和蛋壳陶杯残部等,多为大汶口、龙山和岳石文化的遗存,还有西周和汉代遗物,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和墓葬区。该遗址早期破坏严重。1982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该遗址位于西寺(村)附近,故名。

琅琊台

位于琅琊镇驻地夏河城(村)东南6.8公里琅琊山上,台因山得名。琅琊台三面临海,海拔183.4米,顶部平敞,台基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南面坡缓,北面陡立。十层断面夯层清晰可辨,每一夯层厚6厘米,内含破碎砖瓦,有的排放整齐,确系人工建筑。曾出土石刀、陶管、古币、秦砖、战国时期陶质地下管道、“干秋万岁”秦代瓦当、外地的变质岩建筑料石等。琅琊刻石复制件现存胶南县博物馆。1982年国务院136号文件将琅琊台列为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见琅琊台简考)。

长城

长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筑,西起鲁中山区,东至胶州湾畔。县境内属段西起市美乡李家前夼西岭,东至灵山卫镇荒里(村)北山,途径市美、六汪、铁山、隐珠、薛家庄、灵山卫六处乡镇,长约55公里。其残垣清晰地段有徐家前夼西北岭(市美乡)、峰台顶(六汪镇)、山周(六汪镇)、曹城山西侧(铁山乡)、孟家洼子北山(隐珠乡)、鹁鸽山(灵山卫镇)等,残垣总长6,000余米。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见齐长城简考)。

河头遗址

位于张家楼乡河头(村)北300米处。遗址为一高台地,东侧有村路,西侧为断崖,西端靠“兰子河”,当地称“北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60,000平方米,土质灰褐色,较硬,肥沃,文化层厚1.5米,地面景露石器、陶器和大量陶片,曾出土石斧、石凿、石纺轮、夹砂灰陶罐、鼎足、鬲足及薄壁黑陶片等。遗址中心西侧早期已破坏四分之一。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河头(村)附近,故名。

纪家店子遗址

位于张家楼乡纪家店子(村)东南0.5公里处。遗址为一高台地,东、南西侧均为断崖,高2米左右,长宽各约200米,面积40,000平方米。东南方有“城子河”,当地称遗址为“城子顶”。土质呈灰褐色,松软,肥沃。文化层厚1.5—2米,内含丰富,地面暴露陶罐、陶鼎足、陶鬲足及各种夹砂陶片。现保护良好。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纪家店子(村)附近,故名。

高戈庄遗址

位于藏南乡高戈庄(村)南300米处。遗址为一高台地,东、西两侧均有断崖,高1-2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60,0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河,当地称“南棚”。土质灰褐色,松软,肥沃。文化层厚0.5-1.5米,内含丰富,地面暴露石器、陶器及各种陶片等,曾出土石斧、石凿、石镰、石镞、鼎足、鬲足、陶罐口沿、陶碗底等。现保护良好。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高戈庄(村)附近,故名。

崖上遗址

位于藏南乡崖上(村)东南10米、打麦场南侧。遗址北侧建有烤烟房及麦场管理房各一处,东侧和南侧各有一条村路。遗址略呈高台状,周围地势平坦,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3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1米,内含丰富,地面暴露物有鼎足、鬲足、陶器口沿、器底和残石器、人骨等。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崖上(村)附近,故名。

驼沟遗址

位于塔山乡驼沟(村)东北200米处。遗址为一高埠子,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60,000平方米。遗址北端有饲养室,东南方有一条小河(白马河支流)。土呈黄褐色,较肥沃。文化层厚0.5-1.5米,内含丰富,地面暴露石器、陶片等,曾出土石斧、石凿、陶鼎足、鬲足、陶碗口沿等。现保护良好。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驼沟(村)附近,故名。

张家大庄遗址

位于塔山乡张家大庄西0.5公里处。遗址为一高埠子,当地称“营顶子”。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50,000平方米。西侧有一南北水渠和小路,东邻一水渠。南为开阔地。土质灰褐色,松软,肥沃。内含丰富,文化层厚1-1.5米,地面暴露鼎足、鬲足、陶器口沿、陶碗底和陶片。遗址中心被破坏约五分之一。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张家大庄附近,故名。

甲旺墩遗址

位于海青乡甲旺墩(村)东北300米处。遗址中心为一高埠子,当地称“八王墩”,西北端有一较大汉墓,早期被盗;西侧有一生产路,折向东北方向穿过遗址中心。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30,000平方米。土呈灰褐色,松软,肥沃。内含丰富,文化层厚0.5-1.5米,地面暴露石器、陶片等,曾出土石斧、石凿、夹砂陶罐、鼎足、鬲足和陶器口沿等。遗址东北端曾发现汉代中小型墓群,早期被掘三口,曾出土陶器、铜器、玉器漆器等文物。地表还暴露一些东周遗物,如鬲足、豆柄等。遗址西端被破坏五分之一。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甲旺墩(村)附近,故名。

西茶沟遗址

位于市美乡西茶沟(村)东北100米处。当地称“石城”。长、宽均为300米,面积约90,000平方米。内含丰富,文化层厚1-2米,地面暴露石器、鼎足、鬲足及大量陶片,曾出土残石凿等文物。现保护良好。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西茶沟(村)附近,故名。

祝家庄遗址

位于县城西6.4公里、祝家庄东750米处,当地惯称“郓城”。中心为一高埠子,当地称“城顶”。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50,000平方米。内含丰富,文化层厚1-2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砖块、瓦片等,曾出土多种陶器、铜钱、铜刀及多种瓷器。遗址中心早期破坏约五分之一。经鉴定为汉代遗址,并呈西周——汉代叠压关系。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位于祝家庄附近,故名。

王家楼汉墓群

位于胶南镇王家楼(村)西南1.5公里处。墓葬分布于破古墩岭和安子沟周围,共有7座汉墓,封土高5-6米,直径8-10米。其中破古墩岭顶上有6座,3座早期被盗掘,其中1座被居民改为地瓜窑,墓室已暴露,经鉴定为汉代棱形花纹砖砌墓。其余4座外形保护完好。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位于王家楼(村)附近,故名。

柏乡遗址

位于胶河乡柏乡(村)西南500米处。《增修胶志·历代城池建置图》标注为“祝兹故城”,当地称“西南盖子”。遗址中心为一高埠子,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遗址南侧有柏乡水库,东南方有胶河支流。文化层厚0.5-1.5米,内含丰富,地面暴露物有石器、陶片、砖瓦片、井址等,曾出土石斧、石凿、石杵等石器。遗址中心早期破坏约五分之二。经鉴定为汉代文化遗址,并呈龙山文化——汉代叠压关系。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柏乡(村)附近,故名(详见古村镇简考)。

董大庄遗址

位于泊里镇董大庄东南0.7公里、营东头(村)西0.3公里处。遗址中心略高于地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东北方和西南方各有一小塘坝,溢洪道横穿遗址中心,有节制闸一个。内含较丰富,地面暴露周代鬲足、豆柄、陶罐口沿等陶片和大量牡蛎片、蚌片等,文化层深度不详。现保护良好。经鉴定为周代文化遗址。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董大庄附近,故名。

峡沟西山石窟造像

位于大珠山镇峡沟(村)西1.5公里的山坡上。北有蓑衣顶(山),西北靠土山,南为崆峒寨山,东傍肖家山,当地称“石屋子”。石窟为一高大岩石凿空而成,窟门呈长方形,东向,高0.8米,宽0.7米,壁厚0.15-0.37米,门外两侧各镇刻一只守门老虎。窟室呈房屋形,正中起脊,两端为屋山状,高1.5米,东西长1.4米,南北宽1.3米。室内正壁雕佛像8尊,右侧雕佛像12尊,左侧雕佛像10尊,均为浮雕,佛像左侧刻有姓名。除个别佛像略有破坏外,大多数保护良好。经鉴定为隋唐时期的石窟造像。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峡沟(村)西山上,故名。

峡沟南山石窟造像

位于大珠山镇峡沟(村)南300米处的山顶一高大岩石上。窟门朝南,呈长方形,东北侧有一条小路,南侧靠胶南县砖瓦厂,西侧为崆峒察山。石窟形如房屋,正中起脊,两端呈屋山状,高1.7米,东西长1.6米,南北宽1.5米。内壁锡刻佛像21尊,其中正面9尊,左右两侧各6尊,雕刻技法为浮雕。该石窟早期被破坏,佛像及文字均模糊不清。经鉴定为隋唐时期石窟造像。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峡沟(村)南山上,故名。

石屋子沟石窟造像

位于大珠山镇石屋子沟(村)东北700米处,为一大岩石凿空而成。窟门呈长方形,高0.8米,宽0.7米,窟室呈房屋状,正中起脊,窟门朝南。窟室正壁雕佛像6尊,左侧雕佛像15尊,右侧雕佛像6尊,窟门内壁雕有飞天和云纹等。除几尊佛像有轻微破坏外,大部分保护较好。经鉴定为隋唐时期石窟造像。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在石屋子沟(村)附近,故名。

古镇口炮台

位于大珠山镇东古镇营(村)东南1.8公里、古镇口湾北岸。炮台残垣南北长约22米,东西宽约20米,高约5米,砖石结构。据清乾隆抄本《灵山卫志》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灵山卫择此地筑炮台(炮台西有炮城),有竹节大炮二门,镇海侯大炮一门,驻兵戍守,民国元年(1912年)守兵裁撤。

故胶州八景(胶南四景)

双珠嵌云

治南有大小珠山,海疆名镇也。小珠千岩攒空,两峰特起,万山皆在其下;大珠绵亘百余里,东插入海,势如巨鳌。二山错立天表,云气出没不绝,夏尤滃蔚,望之累累若珠,真奇观也!

胶河澄月

河源出望荡山,曲流百里入新河。水色清澈历历鉴沙石,黔陬数里尤渟泓滉漾,堤柳烟舍,常掩映其中。每当秋空云敛,皓月沉潭,静境虚明,恍肬玉宇,其或野渡无人,浮槎自至,又令人神飞广寒,逸思在斗牛间矣!

灵岛浮翠

灵岛在灵山卫南,距岸四十里,孤悬水中。其色四时常青,葱翠欲滴,时与波光相乱。上有居民数十家,鸡犬桑麻,若在世外。览者拟之方壶、员峤、武陵源,犹未足喻其胜。

铁橛悬泉

铁橛山峰直矗,色黑如铁。顶有悬崖如盖,名滴水崖。一水从石罅中滴出,时作玉琴声。下积为流,溽暑不溢,大旱不涸,玩之如明珠时倾,又似闻流水一曲,不减庐山瀑布云。

注:清乾隆版《胶州志》载“胶州八景”,其中四景在胶南县:双珠嵌云、胶河澄月、灵岛浮翠、铁橛悬泉。

注:资料来源于《山东省胶南县地名志》(1990年版),如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以实际为准。

今天我们回顾了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

走进其他地点

来源:《山东省胶南县地名志》(1990年版)

Hash:e5eb546840ec3a7209c4b21e12665217aba439e5

声明:此文由 胶南信息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