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著名道教旅游胜地—龙门洞

龙门洞,古称灵仙岩,属六盘山系陇山支脉之余脉景福山。最高峰高屹塔海拔2 032.4米,最低处海拔1 280米。山峰陡立,形势险要,森林葱郁,沿穴密布,潭碧清幽,鹤舞鹿鸣,栈道飞架,道观悬空,云雾缭绕。为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是古今道士云游栖息之所。碑载龙门洞“始于春秋,建于西汉”。据载周大夫尹喜弃职归山,隐居灵仙岩。西汉娄景隐居后更名景福山。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避诏隐居于此,施药济世。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教“七真人”之一的丘处机宝鸡磻溪来此栖居七年,创建道教龙门派,时称龙门洞。后丘处机奉诏元王朝辅政被封为国师总领全国道教,龙门的名声随之大震,在道教中地位至尊,被道教徒视为祖庭。

龙门洞景观主要有摩崖、溶洞、潭水、林木、涧溪、岩峰等自然景物与庙宇建筑巧妙结合而成。旧传有36洞24潭,洞洞设仙、潭潭传龙、山山有洞、洞洞幽奥。有孤洞、有群洞,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洞相通、曲畅勾连。有的洞内钟乳、石笋、石床、石凳琳琅满目,幽奥迷离;有的洞潺潺流水,垂挂似锦;有的洞喷云吐雾,神奇莫测;有洞曾为药王所居,丘祖所住,葛洪炼金丹,娄景定日月,令人崇拜。

龙门洞水系有3溪,5泉,6瀑,24潭。峡谷层叠、秀水奔流,由北向南,与地层呈垂直走向切割,漫石穿隙,时宽时窄,忽陡忽平,形成各种动态或静态景观。水景之中,瀑布凌空,珠飞玉溅,冲击岩底,拍石击水,峡谷回荡,如虎啸龙吟,如白龙翻腾,砥石轰鸣,声震山谷

龙门洞道院珍藏许多道教经典,为体现龙门派三教合一教旨存有《教经》《心经》《道德经》以及《玉皇经》《道藏辑要》等,是研究道教文化的重要经典。混元顶三处巨大摩崖石刻、元代白玉碑、丘祖青天歌碑、龙门洞仙迹图,以及楹联40多副,诗词、碑文30多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化大革命”中,龙门洞道观破坏严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各级政府关怀支持下,监院田祠舜率道众修宫建庙,道观格局逐步完善。1999年,香港谭兆基资助60万元,先后整修重建庙观16处,建成抽水站,整修登山道路等。1990年有道士30余人,2000年8月,在龙门洞道院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丘处机创建龙门山场820周年纪念大会和学术研讨会,为当时陕西道教界最大规模的一次活动。

Hash:2a6b6f7a72999fe766c4c0a754bcce29e211db28

声明:此文由 陇州核桃之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