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从20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贵州考古历史上,第七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人类居住活动、进一步复原史前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2020年国内重要考古成果众多,竞争激烈。其中包括史前考古6项、夏商周考古4项、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6项、唐宋元明考古4项。

在入围终评考古项目中,不乏关注度很高的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槐树遗址、 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湖北黄陂台山郭元咀遗址、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等。而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文化堆积,从距今4万年延续至2000年前,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是距今时间最为久远的遗址。

据悉,该遗址位于贵州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2016年至2020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5年,累计工作时长800多天的考古挖掘,该遗址相继出土的百余件遗物,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发现51处用火遗迹、2座墓葬,大量石制品、磨制骨角器,以及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动植物遗存,曾多次引发学界及公众的诸多猜想和思考。

其中,在该遗址发现的一万多年前的磨制石器,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通体磨光石器之一;该遗址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用火遗存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该遗址发现的一万多年前的墓葬和随葬品,也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墓葬遗存和随葬行为之一。

此外,招果洞遗址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磨制骨角器最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云贵高原乃至全国,都极为少见。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人类居住活动、进一步复原史前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招果洞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整合了包括洞穴沉积学、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古环境学、石器分析、年代学等学科,考古科研院所与高校强强联合,是区域考古协作和多学科团队攻关的优秀案例。

对此,“十大考古办公室”点评:“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反映了洞穴遗址以其地层堆积延续时间长、比较完好地保留远古人类栖居遗迹的特点。”

同时,该遗址是黔中地区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对于建立黔中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对全面了解低纬高原喀斯特山区的人类特定适应性生存策略,以及研究中国南方低纬高原山区古人类对气候剧变的适应策略,也有开创性意义。

据了解,贵安招果洞遗址,是继1993年盘县大洞遗址、2001年赫章可乐遗址、2005年威宁中水遗址、2012年遵义海龙屯遗址、2014年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2016年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后,贵州考古历史上第七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更多内容请关注贵阳交通广播视频号↓↓↓

记者:齐凤麒

编辑:白鹭

Hash:6b581754ffca8d84a854c38258834143d3886f0a

声明:此文由 贵阳交通广播官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