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脱去旧装、换上新衣的古井 你了解它吗?

戳蓝色

2014年的张家井

位于郴江旁、原干城街头,旧时骡马古道上的盐米码头就在其旁。据附近的老居民介绍,张家井是郴城八大古井之一,历史悠久,周边一千多居民都曾经靠这口井生活。至于这口古井到底有多少年了,大家都说不清楚,只说至少有100多年了。

张家井得名于张家坪,即是说井所在的地方以前叫做张家坪。那么张家坪是否因为是张氏族人在此开基而得名呢?也许是。但后来张氏族人大都迁走了,现在周边的张姓居民已经很少了。

以前的张家井,清澈甘甜、水质很好,分头井、二井两部分,头井作饮水用,二井用于洗漱,饮水与用水分开,这样不会对井水造成污染。这种分头井、二井的古井在郴城比较少见,因为郴城大部分古井只有一个井口,如海棠井、朱家坪井、陈家井、犀牛井等。该井地势较低,比旁边的马路、屋基要低两三米,由一块块青石板砌成的台阶下到井边,两个井口四周也是青石条砌成方形。

张家井是一口典型的传统形式上的古井,加上水质好,吸引着周边很多住户都来此取水、洗涤,即便后来都通了自来水,很多的老居民还是不改这种习惯。据说,1928年,湘南起义前后,朱德陈毅都曾到这井里取水饮用、喂马呢!

张家井养育了附近一代代的居民

但到了现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地下水受到污染,张家井渐渐变得有点浑浊了,很多居民都不敢再饮用这口井水,但依然到此刷洗衣物等。

近三年来,由于裕后街一带的改建,以及对郴江的治理、两岸风光带的建设,处于老旧小区旁的张家井变成了一块鸡肋,尤其是随着周边老房子的拆迁,公路改建,张家井一度变成了一个黄水坑,时刻有被填埋的危机。很多郴州的原住民、裕后街的老居民都呼吁留住这口古井,不要再让郴城的古井消失了;还有市民在网上发帖,呼吁政府和开发商保留下张家井。

如今的张家井

终于,张家井被保留了下来!

这多少令人感到欣慰。但笔者发现,与原貌相比,如今的张家井已经面目全非,尽管位置没有变,四周的护坡比以前更规整,井口都用水泥粉刷得很平整,周围也贴上了新瓷砖,似乎变得现代化了,但没有了那些凹凸滑溜的青石板,和那护坡上的青藤、苔藓,古井的味道已经荡然无存。再细看,张家井虽然还分头井和二井,但这仅仅是保留了曾经的形式,其内容已经变味——井水发黑,变成了一滩死水,再也没有人到井口来挑水、洗东西了。以前的干城街已无存,一条崭新的柏油公路从井旁呼啸而过,似乎来不及看一眼这口与之相偎依的古井。而那新公路,被命名为雅石路,其实应该叫做牙石路,因为这路名来源于附近的一座老桥——牙石桥,可现在的人不知怎么就把牙石桥改成了雅石桥,路也写作雅石路了。

牙石桥

"张家井就这么孤独地畏缩在郴江边一个低矮的角落里,脱去旧装,换上新衣的古井犹如一个年老色衰的妇人,岁月的风霜夺去了她曾经的风华,如今躯壳仍在,但灵魂已经远去……"

Hash:37edfc20b20cddd2863acbf9358b7a8d173d82b3

声明:此文由 郴州新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