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连江的这几座古桥,也就读懂了这座城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往今来有多少流传千年的美丽故事是从一座桥开始的?

许仙和白素贞的断桥相遇,到梁山伯与祝英台长桥的十八里相送,再到张良在桥上遇一老人的拾履之恩得到《太公兵法》。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民间的爱恨都离不开桥作为载体。

那关于连江古桥的故事,你听过几个?

通济桥

一桥跨南北 全城若比邻

又叫江南桥,横跨敖江,连接江南村,是连江境内福汾公路大桥。因它原是敖江上最长、最高、最古的桥,固有“连江第一大桥”之称。

通济桥在隋大业三年由玉泉寺住持独觉法师发愿募修,当时因财力不足,只在桥头桥尾建造石梁,中流用渡船过渡,因此叫做"江亭渡"。北宋政和四年,玉泉寺僧人真觉又募缘修桥,经过7年的努力,终于修成了通济桥。

现在的解放大桥就是过去通济桥原址,如今解放大桥正在拆除重建,预计2018年就能通车。

朱公桥

罗源古驿道上一个重要桥梁

位于蓼沿乡朱公村村口的朱公溪上,长约70米。据说,朱公桥最早为木梁桥,因每年均被洪水冲坏,宋嘉佑三年(1058)连江知县朱定改建为石桥

在当时条件下,建设跨度那么大的石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老百姓感其恩德,故命名为“朱公桥”。它是古代连江县进入罗源县的古驿道上一个重要桥梁。

桥上两边护栏中间各有一只非常古朴的石狮子。1979年,国家拨款重修了朱公桥。岁月悠悠,两只石狮见证了朱公桥的沧桑历史

西贤桥

连江县境内发现的唯一的石拱桥

2009年连江发现了一座石拱桥,名叫西贤桥,又名飞虹桥,位于连江县蓼沿乡仙屏村。据连江县博物馆专家称,该拱桥的建造工艺和难度不亚于赵州桥,也是迄今为止连江县境内发现的唯一的石拱桥。

普利桥

连江县现存最长的一座古桥

位于福建福州市连江县蓼沿乡岐山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

现存石桥用水泥柱加固桥身和修建新的护栏并铺设水泥桥面,桥的外观已被根本改变,桥墩、石桥板仍为原物。普利桥是连江县现存最长的一座古桥。

因桥被载石材的货车压裂一块板石桥面,桥被确定为危桥,为保护这一古桥,村民又决定在普利桥下游新修一座桥。

飞凤桥

全省最早的石桥之一

位于透堡塘里村,相传该桥系净安寺僧募建,始建于唐宋间。建筑专家来此考察时,看到桥上的石拱、石墩、石梁,非常吃惊,认为这座桥能保存到现在,是桥梁严谨的结构创造的奇迹。

它是用纯正的宋代营造法建造的,南北走向。据连江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普查队员在桥北端两望柱发现刻有“东阳飞凤桥”和建桥年间字样。经考证,是全省最早的石桥之一。

里桥

状元郑鉴捐款建造,以示恩荣

宋淳熙间里人郑鉴捐款建造,桥长18米,宽3.2米。民国时,桥西北向一块巨大的石梁被台风吹折的大榕树枝干压断,其余均保存完好,断掉的石梁上,郑鉴亲撰的“东里桥”题刻依然清晰如故。

五峰

透堡最长的桥

始建时间为宋淳熙间,石桥长18.3米,是透堡最长的桥。两侧桥栏多已损坏,桥面完好,迄今仍为重要通道,石梁面刻有不少字还能辨认。

福成桥

蒲边志愿队的第二故乡

原名登仙桥,建于元代,位于蓼沿乡蒲边村。里人黄士尊等募造,阮世隆捐资重建。

自1981年起至今,在蒲边志愿队的倡导下,筹集大量资金修缮福成桥。在现有桥梁两旁增设护栏,延伸千米通村水泥硬化的“侨心路”,桥头新建“侨心亭”的石碑中间题镌“蒲边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字样。

乐于奉献是蒲边志愿队员的精神,有了福成桥,桥东、桥西的蒲边邻里乡村,连接在一起和睦相处。

连江这些新旧各异的桥,连接起此岸和彼岸,跨越了当下与过往。每一座桥,都寄予着深深的情绪。

古桥下,涓涓细流,流淌着阳光和无尽的往事。古桥上,是归家和远行的匆匆脚步。

一条河,一座桥,

静静地定格在那里,

伴随着家乡的人上演光阴的故事。

▼▼▼

国际惯例

ヽ(•̀ω•́ )ゝ

版权声明

印象连江原创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e13ebf13f226e18aeaff7010d555368625e595c2

声明:此文由 印象连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