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井:一个被遗忘的阆中古城地标!

说起大井对出身在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阆中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座落在古城的中心地带,按现在城市现状,它在状元牌坊和礼拜寺街口之间的中点(靠北侧),距古城原老东门500余米,南城门1200余米,西城门1600余米,北城门1400余米。

的阆中有不少的水井,但唯有此井直经约3米,深12米左右,因井口最大,井最深,故称大井。

为遮风挡雨,建一井房,内设打水用木制滚筒,蓄水池。打水时两只水桶在人力作用下一上一下。再将打上来的水倒入蓄水池中。此井水水质清澈,冬暖夏凉,入口甘甜。它哺育着居住在内东街、老东门口、礼拜寺街、净圣庵街、双栅子街、南街大部分、学道街、四牌楼的市民。

一到清晨,市民们用木桶将水有序地挑或抬回家中,家境殷实或无劳动的都由井上陈加木夫妇和有残疾的兰永春担水送至家中,除水费外再付少许劳力费。

前来阆中的过路客口渴之时也可在井上用为之备用的木瓢任意饮用分文不取。盛夏之时,居住在大井附近的市民可以将洗净的瓜果和饮料盛瓶,放入水池,在凉凉的水中浸泡,成为舒适凉爽的饮品,那就是一个爽啊。

我的家就在大井的斜对面,父親蒲保山在阆中穆斯林中德高望众,经营清真面食回民宴席,当双层碳火烤制出锅的鲜牛肉饼牛肉牛杂及面食飘出香气四溢。

在古城阆中但凡回民红白喜事,清真寺巴巴寺每年的圣纪,开斋节,太祖日子的清真大餐都出自我家。大井西侧马家甜水手工面,用石礳推出的黄豆浆汤白回甜,将煮熟的手工面放置其中故称甜水面。各式泡菜清脆可口。

高老乡的北方大饼油条(高系北方人)。马子权家的糯米糍粑,全籽麻粉香气扑鼻,软硬合适。保大友家的锭子锅盔。商文喜的酸菜豆花面清香入味。南侧蒲家清真馆,哈银喜家的酥锅盔,糖烧馍,两张皮的团徽锅盔,糯米酥。马佰良(华珍)盐叶子牛肉,干牛肉。礼拜寺街口的刘权伍干牛肉和郝东山干牛肉,盐叶子久负盛名,历史悠久,但刘郝两家后继无人,所以马佰良家(华珍)一家独放,现成为华珍干牛肉品牌。查家的油勺,张发林家的茶馆。

民国时期,井边挑水的居民。

五十年代阆中唯一澡堂,清代镇台衙门改成的阆中电厂(后为邮电局),铁塔市成为兵役局(武装部),解放后的阆中县政府都座落在大井的周围,可以说昔日的大井身居闹市是政治经济的中心。大井的四周居住着很多回汉民族,他们相处和睦。由于此处属城中主要街道,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如果说当年政府有保护古城意识,保留大井四周民居和民俗,不将大井封尘地下。可能此处又将是古城阆中又一景观,如同人气十足的西安鼓楼的回民街了。虽然阆中己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古城东入口处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浓浓的商业气习。

但每每回到故乡,行走在大井的遗址,心中都有一丝丝的隐疼。十分怀念那个年代的大井。并借此告诉家乡的后人,记住当年的大井。

来源:阆中民俗荟

作者:蒲维中

Hash:b09a261bb3db27d497b064a92358a8b53d94c510

声明:此文由 阆中之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