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位村民盗挖宋朝第一大墓,考古队赶到:把村民家的祖坟挖开

导读:在浙江宁波地区,有一个名叫小磨村的小山村,村后有一座狮子山,常年风景秀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2009年,宁波市水利部门要修建双溪口水库,浙江省考古队在对水库淹没区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在小磨村的后山上发现了一座大型墓葬,由于古墓位于水库掩埋区之内,所以考古队决定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前期勘探时,考古队发现这是一座“不简单”的墓葬,在大墓封土前,有一条长超过30米,宽8米的神道,全部由大型条石铺成。而且据村民回忆,早年间这里还有很多石人、石马,考古专家介绍说,在古代社会,只有王侯将相的陵墓才能使用神道和石像生。种种迹象表明,小磨村后山上的墓葬中应该埋着一位古代的达官显贵。

由于墓葬历史上多次被盗,损毁严重,考古队经过研究后,决定采用大揭顶的方式,直接从墓葬的顶部开始挖掘。当清理完封土之后,古墓地宫顶部的一层青砖露了出来,在青砖的下方则是一整块的青石板覆盖在地宫上。为了移开这块石板,考古队找了12位民工合力才勉强挪动,后来经过称重,这块石板重达一吨半。

石板挪开之后,考古队进入地宫查看之后大失所望,几乎所有的陪葬品都被盗一空,只在角落中残留几枚宋代的铜钱和残破的陶器。主墓室清理完成之后,一无所获的考古队并没有放弃,他们又把目光放在了古墓后面的一道低矮的卵石围墙上,考古专家表示,在已经发掘的南宋高官墓葬中,这种卵石围墙还是第一次发现,它也说明墓葬的等级和墓主人的身份。

在清理围墙脚下地基时,考古队有了意外的发现,一个小型石室暴露了出来,显然它是墓主人放置随葬品的冥器室。整个冥器室长1.6米,宽1米,里面有保存完好的陶瓷器59件,这一发现让考古队非常兴奋。

虽然发掘工作结束了,但是大墓的很多疑问仍然困扰着现场的考古队员,比如,这座浙江地区发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古代墓葬,墓主人是谁?难道真的是村民口中所说的南宋吏部尚书汪大猷?

通过查阅史料,汪大猷出生于北宋末年一个官宦之家,他们一家先后有11位进士,历史上著名的两句名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就是出自汪大猷的爷爷汪洙之口。汪大猷考中进士之后,先后出任江山县尉、吏部郎官、太子侍讲、吏部尚书等职。

史书记载汪大猷是南宋慈溪大隐汪家水磨村人,正好就在此次发现大墓的小磨村附近,难道这座大墓真的是汪大猷墓?就在考古队一筹莫展之时,参与发掘工作的一位村民再次说出了一个隐藏数十年的秘密——这座大墓1951年就曾被盗过。

这位村民表示说,当年村民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了这座大墓,自己的父亲也曾进入地宫,说地宫中金碧辉煌,有石桌石凳,各种随葬品摆的到处都是。墓中有很多金钗、金条、金锁和金护腕,据事后称重有三斤多,之后墓中的随葬品都被哄抢一空,一些不值钱的瓷器、陶器则都被砸成碎片扔到了山下,听到这里考古队员痛心不已。

村民又说当年墓葬好像还挖出了一块石碑,也就是墓志铭,当时没人要就被扔在墓外,后来被一位村民拉走修了自家祖坟。得知这个消息后,考古队立刻赶到这位村民家的祖坟,向他讲解了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之后,挖开了他家的祖坟。

当祖坟挖开之后,现场的考古队员哭笑不得,因为他家的祖坟修建的造型和格局竟然与汪大猷的墓室一样。很显然这位村民参与了当年的盗墓行动。虽然挖出的墓志铭已残缺,但部分字迹依然清晰,证明这座古墓主人就是南宋吏部尚书汪大猷。

Hash:2d8f0f6014626d887c52854561b71baa5202d68c

声明:此文由 生活小事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